在中国“失踪”的六件基弗作品到底何去何从?深圳木星美术馆给出回应



640-60.jpeg
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图片来源:White Cube

近日,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the Ludwig Museum)馆长Beate Reifenscheild向德国媒体指出她在中国深圳木星美术馆(Jupiter Museum of Arts)的一间艺术仓库中追踪到了失踪了近一年的属于该馆的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6件作品。这些作品原计划在木星美术馆展出,但最终展览未能成形。Reifenscheild试图将作品运回德国却连连受阻。


然而今天上午木星美术馆告诉我们,之所以未能当场将藏品交给Reifenscheild,是由于此次事件牵涉德国贝尔艺术中心(Bell Art Center)的欺诈案件,而涉事藏品包含了Reifenscheild希望立即运回德国的6件基弗作品,木星美术馆为配合公安机关展开调查,无法擅自决定作品的去留


640-61.jpeg
木星美术馆图片来源:木星美术馆


2016年,路德维希博物馆与德国汉堡的贝尔艺术中心(Bell Art Center)合作,共同举办大型回顾展“基弗在中国”,展览并未得到基弗本人的授权,但最终还是违背艺术家的意愿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正是由Reifenscheid馆长策展的。


原定该回顾展的最后一站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新建的木星美术馆举办。但木星美术馆官方网站显示开馆时间推迟,且后来有关基弗的展览也从未在深圳举办过。此后Reifenscheild多次去深圳仓库寻找失踪的艺术品未果。12月,她找到作品后发现作品完好无损,但木星美术馆的联络人拒绝退还这批基弗作品。这批作品包括基弗于1994至2010年间,耗时14年创作的杰作《帕西法厄》(Pasiphae)。


木星美术馆的陈先生告诉艺术市场通讯,木星美术馆拿到的基弗作品来自德国贝尔艺术中心。该中心称这些作品是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意借出。他还指出,“现在德国贝尔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因欺诈行为已被公安机关拘留。”


“基弗的6件作品目前的确由木星美术馆保存。在公安机关进行调查的时候,该批作品已被检查过,情况是完好无损的,当时Reifenscheild馆长也在场。但由于目前此事已进入司法程序,所以木星美术馆暂时无法擅自处理这些作品,路德维希博物馆对此事亦是清楚的。”陈先生谈道。


640-62.jpeg
安塞尔姆·基弗,《帕西法厄》,综合材料, 131 x 282 x 35 cm,1994-2010,图片来源:Neumeister Kunstauktionen, Munich


事实上,从去年11月份开始,便有海内外媒体相继报导约有价值3亿欧元的德国艺术品在中国消失,这些艺术品来自居住在德国的台湾收藏家郑春菊(Maria Chen Tu)的私人收藏。该藏家在11月18日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她是为了借出这些作品给中国商人、同时也是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主席马跃在中国展示的。


经过长期的、多次展览之后(其中包括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基弗在中国”大型回顾展),郑春菊要求将借出的作品全部归还到其所拥有的香港的仓库中,但马跃没有同意她的要求。未归还的作品中包括152件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的作品,99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作品以及103件雷娜特·格拉夫(Renate Graf)的作品。郑春菊还指出,贝尔艺术中心曾试图在未经其许可的情况下出售其藏品中的一些作品。2019年7月3日下午,郑春菊向北京当局举报了他。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于2019年1月就已进入破产程序。


640-63.jpeg
郑春菊(Maria Chen Tu),图片来源:SWR


去年11月,马跃曾在媒体采访中否认了所有有关不法行为的指控。他坚持认为自己有权出售这些作品,同时,他声称自己并未保留郑春菊女士的藏品,这些艺术品都正被存放在上海、深圳和香港的一些仓库中。但是,他表示,这其中存在着一些艺术品管理和处理成本方面的问题需要郑春菊解决。


除此以外,其他一些艺术家也指出委托给贝尔艺术公司的作品已丢失。如乌韦·埃瑟(Uwe Esser)丢失了4幅本计划于2015在南京展出的作品。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次事件中借展方郑春菊女士与贝尔艺术中心,并未就展品的后续处置方式签订书面协议。至于路德维西美术馆与贝尔艺术中心是否有做过书面约定以及究竟如何约定,截止目前,我们还未收到任何来自Reifenscheild馆长的相关回复。


对藏家、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而言,把艺术品借出参展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借展品毁损、灭失或被盗、意外出售、拒绝归还、挪为他用、非法复制等等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给出借方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损失。总体而言,意外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前期筹备工作不足所致。无论是私人藏家还是美术馆,对借展方进行尽职调查,法律保护尽可能覆盖每一件展品和每一个展览环节,才能避免纠纷,最大程度地保障艺术品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免责申明:艺术市场通讯发布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之用,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观点只来源于受访者的看法,不代表艺术市场通讯的立场。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涉及的信息内容进行投资等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