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维也纳现代之路”大展:一战前最后的艺术黄金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从希腊的古典时期,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欧洲艺术文化的中心不断在迁移。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开启了它作为欧洲艺术中心的黄金时代。从油画、设计到建筑,从分离画派到表现主义,从莫扎特到克林姆特,维也纳在方方面面影响了当时的艺术文化,并且为现代审美铺路。


近期,一场梳理和展示维也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和历史的展览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开幕。“维也纳现代之路”展示包括画作、家具设计、海报、服饰等展现“世纪末”(fin de siècle)维也纳风格的艺术和代表当时风土人情的物件。而其中包括画家席勒,分离派建筑家奥托·瓦格纳和阿道夫·路斯等一众奥地利艺术家的名作。本次展览更是和奥地利维也纳博物馆合作,集中展示克林姆特的经典画作和素描作品。通过一系列视觉艺术展示,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奥地利作为艺术之都的魅力,以及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印记。


▲“维也纳现代之路”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展览现场


第一章: 奥地利的启蒙主义时代 - 近代社会的序章


本次展览的第一章主要是对奥地利19世纪受到英国启蒙运动和共济会影响的艺术的展示。启蒙运动是世界走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铺垫。这次运动主要是抵制特权和专制主义以及宗教愚昧,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而这个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奥地利社会。在18世纪后半叶,奥地利进行了人口普查,街道和住宅进行编号等一系列政策。而到约瑟夫二世(神圣罗马帝国)执政时,更是建立医院,增加教育,废除死刑。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观众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城市全景的油画和当时执政者的肖像画,以此更直观的看到当时社会的生态。


▲1780-1810年维也纳综合病院


说到启蒙运动对于奥地利的影响,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莫扎特。莫扎特许多的作品灵感就是由启蒙运动而来,他的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从音乐性和主体性上都是对自由、平等的思想的体现。展览中也有一些莫扎特歌剧的场景图以及莫扎特的肖像。



第二章: 毕德迈雅风格 - 1900年的前卫艺术


在十九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发展,中产阶级不断扩大。他们也开始追求更为精致的生活方式。从室内装修到音乐、绘画,越来越多的的艺术从艰涩难懂变得普罗大众起来。舒伯特的音乐就是那时候的一个印证。他早期的乐曲很多都只要一架钢琴就能演奏,并且不需要非常高的音乐素养来欣赏。


在另一方面,在拿破仑战争后,政治对社会的压迫越来越强。国家对于出版物等都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这也迫使了当时的艺术家、文学家甚至是一般民众专注于非政治的内容。这时期的艺术多以描绘自然、城市景观、家庭生活和室内设计为主。本次展览主要展出的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有费迪南德·格奥尔格·瓦尔德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和鲁道夫·凡·阿尔特(Rudolf von alt)。


▲费迪南德·格奥尔格·瓦尔德米勒《玫瑰的季节》


瓦尔德米勒是19世纪奥地利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以近似照片的画作细节,在当时的贵族和中产阶级中非常受欢迎。而他的画作主题也是应和了当时“回归田园”的主题。乡村生活和人物肖像是他最常画的内容。和瓦尔德米勒同一个时期的凡·阿尔特是奥地利著名的城市风景画家。他的画作多在描绘维也纳的城市景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描绘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的一系列画作。


▲鲁道夫·凡·阿尔特 《圣斯蒂芬大教堂》


第三章:环城大道 - 维也纳1900新世代的建立



在19世纪末,维也纳的城市规模快速膨胀,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六大城市。随着文化的提升以及现代化的城市进程,维也纳展开了历史新篇章。当时的执政者法兰西斯·约瑟夫下令拆除城墙,并将其改造为一条维也纳标志性的环城大道(Ringstrasse)。在大道的两侧,维也纳按照自身的需求,建造了大学、议会、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建筑。


▲环城大道(Ringstrasse)规划图


而且有意思的是,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风格都是和其用途相关。比如大学的兴起在文艺复兴时期,因此维也纳大学也是文艺复兴风格。民主政治诞生在希腊,议会大楼也用希腊柱做装饰。而克林姆特特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为新建剧院的天花板画壁画。当时的克林姆特主和其他的一些年轻艺术家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奥地利最受欢迎的艺术家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的影响。


▲汉斯·马卡特《Dora Fournier-Gabillon》


马卡特于1869年受法兰西斯·约瑟夫之邀为其新建豪邸装饰,并由此在维也纳声名大噪。之后他为奥地利上层女性画的肖像画同样也是受到世人追捧。马卡特在1880年为奥匈皇帝与皇后之银婚庆典制作服饰,此时其知名度到达颠峰。马卡特的绘画风格也是在当时自成一派。他的画通常都颜色鲜艳,被称为“色彩的魔术师”。此外他的画充满了繁复的装饰细节,对维也纳的装饰性绘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此次展览也展示了许多大尺幅的马卡特的绘画以及一些女性肖像画。观众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卡马特画作细节。


▲汉斯·马卡特《汉斯·马卡特的画室》


第四章:世纪末的维也纳 -- 现代社会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以算是奥地利艺术的转折点和黄金时代。克林姆特、席勒等都来自于这个世代。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展出了50多件克林姆特各个时期的素描、油画作品。其中第一部分展示的是克林姆特早期受到后印象派和象征主义的影响而创作的寓意画,其中多为1882年出版的《寓意与象征》的书中的作品。这些画作很多都是对时间、永恒、生与死的探讨。例如,本次展览的《寓言》原画就是克林姆特比较出名的寓意画。在画作中,女人和森林中的动物和谐相处,意在表达生灵合一。


▲克林姆特 《寓言》


而到了1890年代,克林姆特的个人风格愈加强烈。在19世纪后期,维也纳的民主议会已基本宣告失败。随着新一个世纪即将到来,当时的年轻人和艺术家对于旧社会充满了不满。 “符合时代变迁之新”与“敢于面对真相的勇气”成为了包括克林姆特在内许多艺术家对艺术的诉求。分离画派由此诞生。分离派画家们深受当时法国艺术家的影响,他们致力于将欧洲最前卫的画作引入奥地利做展览。他们把他们的艺术称作为年轻的风格(Jungendstil),是欧洲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一支。而克林姆特被选作这个画派的主席。在本次展览中,就有许多克林姆特在分离画派时期的代表作,包括《赤裸的真理》、《帕拉斯·雅典娜》等。此外,还有维也纳博物馆带来的多幅克林姆特的素描作品以及描绘爱人艾蜜莉·芙洛格的名作《艾蜜莉·芙洛格像》。


▲克林姆特《帕拉斯·雅典娜》现场图


除克林姆特之外,展出其他较为有名的分离派作品有麦克斯·科兹威尔的《穿黄裙的女人》、卡尔莫的《吃早餐的母子》,以及克林姆特和其他分离派艺术家创作的海报印刷作品。


▲麦克斯·科兹威尔 《穿黄裙的女人》现场图


说到世纪末,不得不提的另一位艺术家就是席勒。他在克林姆特之后开启了奥地利世纪末有一个艺术的新时代。而席勒早年就得到了克林姆特的赏识。在他许多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他对克林姆特的描绘。而最终,席勒在表现主义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扭曲的身体、狰狞的面部表情以及不均匀的上色。对席勒来说,身体的表现即是他内心的表现。


而这种表现更是当时维也纳社会的一种映照。一方面,维也纳正在急速地进行现代化进程,而另一方面,统治者依旧维持着旧帝国主义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而这对当时的维也纳人的精神也是一种考验。传说当时的自杀率非常高。而席勒通过扭曲的裸体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情绪,也隐喻他希望对社会裸露真相的展示。本次展览中不乏席勒对于身体表达的作品。此外,还有席勒的《自画像》、《太阳花》等席勒的名作到场。


▲席勒 《自画像》现场图


本次展览的另一位重要的表现派艺术家就是奥斯卡·柯克西卡。虽然柯克西卡并非科班出身,但是他的画作充满了表现主义的张力。柯克西卡钟情于描画人物和创作大型作品,而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也可以看到柯克西卡的作品,包括他为一些戏剧制作的海报等。


除了一些重要画作,展品还包括19-20世纪的家居设计、服装、相片等,让观众能够更全方位的了解“世纪末”的维也纳。如果你在日本,不要错过这次探索现代化之路,展示维也纳黄金艺术时代的精致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