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顶尖艺术院校集结FutureLab,对未来艺术发展的探讨从这里开始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FutureLab, 以下简称教博会)于12月5日到13日期间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A馆和B1馆举办。全球19所顶尖艺术与设计类院校在A馆的独立展位上带来精心策划的主题展,为观众展示各自对于教育理念和当下艺术发展的思考,同时也呈现出艺术院校走出学院面向公众愈加开放的姿态。



可以看出,教博会以关注艺术教育和行业动向为宗旨,亮点展位、合作伙伴的艺术项目以及毕业生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对未来艺术探讨的宗旨。前沿的艺术教育理念与精彩的艺术教育成果在这里互相碰撞,同时教博会构建的平台一定程度上链接了国内艺术机构和本地藏家对于新生艺术势力的关注,构建起全球语境下的交流。


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柏林艺术大学 德国

柏林艺术大学带来《永远不要锁定一个正在运行的格网》,多样性展示了S4NTP和生成艺术班成员的广泛涉猎与追求,点出了人类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的话语。


柏林艺术大学展位,《永远不要锁定一个正在运行的格网》,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柏林艺术大学展位,《永远不要锁定一个正在运行的格网》,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这其间最明显的联系,似乎是它们中的社会和参与者如何试图减少潜在摩擦,调整事物朝着秩序的方向进行,始终以维持社会机制的运转为己任,努力做到 “永远不要锁定一个正在运行的格网”。


《参考脚手架结构》Refer to Scaffold Structure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名为“创新从课堂开始”。他们认为当代的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上的每一所美术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重视美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央美术学院展位,《创新从课堂开始》,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这种能力不是重复已有的艺术,而是独立的思考与手头的技艺,以及驾驭多种学科领域的能力。他们不仅要打通古今的艺术关联,更要在当代社会的大变局中能够横向地将不同的视觉文化、视觉媒介、视觉语言与多领域的前沿创造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因此,课堂就成为学生产生、激发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和关键的起点。中央美院的教学变革就是从教室开始的。


中央美术学院展位,《创新从课堂开始》,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展位,《创新从课堂开始》,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索尔福德艺术传媒与创意科技学院 英国

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传媒与创意科技学院联合索尔福德艺术收藏中心制作了展览“Barcode Galaxy: A Medium Dialogue”。展览空间的墙仅以二维码来提供“关卡”(钥匙),交由观众们的自主通过移动设备来揭示、体验作品。该展览采用多质体和跨质体的结构方法,来放大艺术作品间的关联性或无关性。展览共体现了三个主题:策展文脉——即去中心化的内容策展,自述性与交互性的数字媒介的对比呈现,以及收藏与存储数字(时代)脉络下的艺术品。


△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传媒与创意科技学院展位,《Barcode Galaxy A Medium Dialogue》,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传媒与创意科技学院展位,《Barcode Galaxy A Medium Dialogue》,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Cao Fei, Haze and Fog, 2013, Still from video. Courtesy Cao Fei and Vitamin Creative Space


大华银行(UOB)呈现“爱无界”艺术展

作为亚洲艺术的坚守者,大华银行在本次教博会上带来了近400平方米的多功能艺术空间(UOB Art Space),呈现大华银行在中国推出的首个云艺术展——“爱无界”艺术展的线下展示。“爱无界”艺术展集结了11位来自亚洲各地的艺术家的作品,绝大部分来自“大华银行年度艺术大赛”的获奖者。虽然作品画风和视角各异,但都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尽管疫情让我们保持了物理距离,但是艺术连接你我,传递爱与温暖,让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


大华银行UOB Art Space,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大华银行UOB Art Space,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参展艺术家胡婧璇将西方绘画传统与中国审美意趣、技艺相结合。胡婧璇表示:“我认为宣纸中是有生命体存在得。尤其是宣纸脆弱和单薄的特性,与它历史上承载的历代书画信笺,使中国人常把自己对生命的宿命理解和一张纸联系在一起,似乎建立和毁灭就在这一纸之间。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计划被打乱,常态被打破,未来的信心在消减。通过这幅作品,我想献给观众的是我心中的一方胜地,一方宁静,一方真诚坦荡。”


胡婧璇,406 M号空间,70 x 110cm,综合材料


莫斯科英国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 + 曼彻斯特艺术学院

莫斯科英国高等艺术设计学院和曼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了两个系列展览:“莫斯科的呼唤”和“传送者”。它们原本是两校学生的微型驻留项目,但是今年的驻留由于疫情影响取消,学生最终通过线上两两匹配的方式进行创作。本次还将展示学生完成项目时的Zoom对话。


△莫斯科英国高等艺术设计学院 曼彻斯特艺术学院展位,《莫斯科的呼唤》《传送者》,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莫斯科的呼唤”展出的作品来自 BHSAD Level 4 学生于 2020 年 5 月在莫斯科的 PS Mirable 的微型驻留,但驻留项目因为新冠疫情的旅行限制而取消,因此,本次教博会的展出作品为原定在曼彻斯特展出的 BHSAD 学生作品。


△Jasmine McInerney (MSoA), 2020, Work made from instruction by Anastasia Shneps-Shneppe (BHSAD)


“传送者”展出的作品来自MSA Level 5 学生于 2020 年 5 月在莫斯科的 Zil 文化中心微型驻留以及 BHSAD Level 5 学术于 2020 年 6 月份在曼彻斯特Pink 微型驻留。但这两个驻留项目皆因新冠疫情的旅行限制而取消。为了继续推进合作项目以及两地学生的艺术交流,线上展览已经完成。两地学生俩俩匹配,为彼此提供设计指示,并分别根据指示完成艺术作品。


Alexandra Bolshakova 2019 Lipstick (film still)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秉承关注社会、植根现实的办学传统,实施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改革计划,建设基于空间维度的“开环教育”。 四川美术学院展示了“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四川美术学院新艺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社会实验室是促进学生、学术、学科成长的场域与载体。社会孕育艺术创新、艺术促进社会创新。展览分为“基地集群”“行动集群”“话语集群”“案例集锦”四个单元,从理论到实践,把创作根植于中华大地。


△四川美术学院展位,《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四川美术学院新艺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木工计划》 Carpentry Plan

《一户一品》 One Family, One Product